上周末,倫敦北部發(fā)生大規(guī)模騷亂。與以往的埃及、利比亞等的變動不同的是,騷亂者沒有使用Facebook等易于追查的社交網(wǎng)站進行溝通,而是使用了保密性極好的黑莓BBM(BlackBerryMessenger)。盡管黑莓表示可以提供信息給警方,騷亂者的身份鑒定依然有一定難度。面部識別技術的介入可能為事件進展帶來轉機。

來源:Google Group
上周,卡梅隆大學的研究者們證明了面部識別技術結合Facebook的龐大數(shù)據(jù)庫可以辨識學生的身份,本周,數(shù)字反犯罪者們就計劃使用這一技術來鑒定參與騷亂的成員的身份。在谷歌網(wǎng)上論壇上,一個叫做“倫敦騷亂面部識別組”( London riots facial recognition )的小組已經(jīng)成立,將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找到騷亂者。
小組成員介紹說“警方會讓我們訪問騷亂者和搶劫者的閉路電視影像,我們用現(xiàn)有的技術,例如面部識別和社交網(wǎng)絡,來幫助司法進程快點有進展。”他們計劃利用Face.com的面部識別接口來創(chuàng)建一個Facebook的應用程序。他們強調(diào):“我們只會使用合法的圖像來源”。
盡管許多人為這個想法叫好,但這種方法面臨著一些隱私方面的譴責。美國市場新聞網(wǎng)站的一名記者安扎努爾( Anza Noor )說,這“就像現(xiàn)代版的私刑,只不過把憤怒的村民的火把換成了API接口和算法”。
此外,該方法在實施上也有一定難度。面部識別需要非常清晰的照片或視頻,最好還要有多角度的圖像。但媒體及群眾在現(xiàn)場拍到的照片很難保證這一點,面部識別的準確率很難保證。識別錯誤很可能對普通市民造成困擾。

來源: LondonRioters.co.uk
相比之下,另一種通過網(wǎng)絡進行面部識別的方法準確率可能更高。 LondonRioters.co.uk網(wǎng)站正在嘗試利用群眾的力量識別照片,鑒定騷亂者身份。該網(wǎng)站十分簡單。用戶上傳照片,或者提交他們在照片中辨識出來的人的名字。該網(wǎng)站同樣擁有龐大的流量和圖片數(shù)目,但他們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準確的確定那個人的名字,可我們怎樣確定他為什么在照片里?是參與了騷亂還是僅僅是個路人?
前Above the Law編輯克什米爾(Kashmir Hill)說,倫敦騷亂可能成為面部識別技術變成打擊罪犯的工具的轉折點。目前,倫敦紐漢區(qū)已經(jīng)擁有搭載面部識別技術的高科技攝像頭多年,只是尚未在打擊犯罪中真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