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IT專業(yè)人士要面對各自不同的問題,并且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是所有人都看到了云計算對IT業(yè)快速發(fā)展和深刻變革的影響。
IT專業(yè)人士認為,許多的變化都是以管理和日常運行為中心的。無論該組織的目的是什么,每個人都能看到云計算風格運營中所蘊含的巨大工作潛力。
NASA Ames研究中心的CTO Ray O'Brien指揮實施NASA的內部云計算項目Nebula,而其中的存儲組件又是OpenStack項目的核心部分。O’Brien表示,在NASA實施云計算項目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發(fā)現(xiàn)在這樣一個大型IT組織中,云計算所真正發(fā)揮的作用和產(chǎn)生的影響。
“我們必須考慮到包括管理和預算在內的一切。”他說,但是事實證明NASA并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
O'Brien說,在NASA中項目開發(fā)中的一般模式是多頭并進,硬件和預算在多個不同方向上進行,而每個團隊和部門分別負責其中的一個。項目負責人對基礎設施的選擇有著極大的自主權,O'Brien說,這一點又會造成如下的窘境:一方面已花費了大量金錢,而另一方面卻又無法對項目的遠景有一個全面、真實的規(guī)劃和了解。“在開發(fā)方面,NASA是一個集中化程度較低的組織。”他說。
Harvard大學研究計算主任James Cuff的觀點與O'Brien不謀而合,即IT人員對資源的掌控日益薄弱。這一點在學術界顯得尤為突出,他說,諸如AWS這樣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變得如此的簡易和經(jīng)濟,以至于最終用戶都會將其忽略。越來越多的最終用戶都在回避這個問題,這使得在運行大量基礎設施時本已混亂的狀態(tài)變得更為錯綜復雜。
“底線是我們已放棄了裸機業(yè)務。”Cuff說。隨著硬件商品變得越來越便宜,他有理由根據(jù)其眾多的需求擁有一些基礎設施,而云計算基礎設施在功能上最能夠滿足用戶所需的高性能計算系統(tǒng)的需求。無論他是否這樣認為,至少有一個理由,即云計算必將是未來的大贏家。“17美分每千瓦時。”他補充道。
僅僅Cuff系統(tǒng)正常運行所需的電力成本就要高于AWS產(chǎn)品線的電力成本。此外,AWS在運行大型計算網(wǎng)格方面的表現(xiàn)要優(yōu)于Harvard,因此Cuff認為這一轉變是必然的。
反基礎設施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云計算主任Brian Butte曾警告說,似乎表面上看企業(yè)各個部門軟件即服務的發(fā)展緩慢是基礎設施即服務的前車之鑒。
Butte認為,一個云計算服務和云計算風格的基礎設施最終將成為公認的趨勢,而這正是推動傳統(tǒng)IT部門發(fā)生變革的主要原因。“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一變革中最大的推動者竟然是CFO。”他說。
但是CFO并不希望擁有任何硬件資產(chǎn),Butte說,至少不希望擁有所有的基礎設施。很少有公司會擁有他們自己的大樓,或者甚至他們的家具,他們將所有的一切外包給能夠以更高質量、更便宜價格提供服務的企業(yè)。現(xiàn)在很明顯,IT部門也可以以類似的方式來運營,人們更希望不要由他們自己來運營數(shù)據(jù)中心,而是更多地采用托管服務等。
“他們都知道微軟那個最新的廣告,‘Oh, just stick it in the cloud.’” Butte說。
Butte表示,關鍵問題在于,與其說云計算是一個新的IT技術,還不如說它是一個重新調整整個企業(yè)的機會,企業(yè)在IT技術的幫助和支持下,將每個流程變得更為自動化、更為精簡。“它是人力資源、是財務、是一切,”他說:“所有的一切都可通過云計算訪問。”
當然,這一轉變并不容易實現(xiàn),其轉變過程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完成。許多企業(yè)都有被Butte稱為“遺產(chǎn)稅”的業(yè)務應用,通稱這些業(yè)務都是非常有歷史、非常重要、很難進行改變的。他說,只是還沒有任何東西到位,實施云計算的最佳方法是一次一小步,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云計算并不能夠在一夜之間完成。你不可能通過一個項目或十多個項目就完全實現(xiàn)云計算。”他說。“那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