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嘉賓介紹:
Simwe記者:
ANSYS V15.0即將推出,可否提前介紹一下新版本的新功能?
ANSYS 日本技術總經理 王曉博士:
ANSYS 15.0的功能有很多方面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簡單的說可以從三個方面概括:1、求解器的功能,2、前處理的功能,3、并行計算功能,這三大方面都得到了加強。ANSYS仿真多物理場這個框架不會輕易變,都是以這個平臺為中心來強化里面的每一個子系統(tǒng)的功能以及子系統(tǒng)和子系統(tǒng)之間耦合的這種功能。這是ANSYS產品開發(fā)的一個目標,它肯定不會變的。
ANSYS中國技術經理 丁海強:
我來補充一點,剛才王總這邊是從前處理、求解器還有高性能計算方面來說,還有另外一種就是我們剛才談到多物理場,這是中間很核心的一段。這是這些技術在一個平臺上的一個集成,在15.0中會有更大的加強,所以說這一點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技術發(fā)展的趨勢,另外一方面是整個軟件的使用。特別是對中國的客戶來說有很多東西在這里的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和發(fā)展。
ANSYS 日本技術總經理 王曉博士:
需要強調的是,整個ANSYS的開發(fā)戰(zhàn)略是以Workbench 為一個平臺來強化它的各個功能以及他的相關性能等等。但是最終的目的不要忘了是什么,一定是給我們的用戶提供一個解決他們實際問題的一種手段、一種工具。這個是最終的目的,不是要玩幾個數字游戲,加幾個數學模型,那個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那個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Simwe記者:
有人說:“CAE的未來是多物理場。”您怎么看待這樣一個說法?ANSYS也在提Multiphysics的概念,通過一系列的收購,整合了其他的一些專業(yè)平臺,如fluent\CFX\ANSOFT等。據我所知,這些軟件的算法有些差異,ANSYS是如何解決整合問題的,是否已經完成算法整合?
ANSYS 日本技術總經理 王曉博士:
我覺得CAE的目的,多物理場只是它的一個表象,它的目的是改變傳統(tǒng)的設計流程或者是給傳統(tǒng)的設計流程一個革命。那么說傳統(tǒng)的設計就是由紙面到物理樣機到驗證,然后再回到改變設計再到物理樣機這樣一個流程。這是傳統(tǒng)設計的一個流程,CAE的目的就是要革它的命,要讓這樣一個傳統(tǒng)的流程,使它比如說為了降低它的周期,提高它的設計質量,尤其現在的技術創(chuàng)新,希望在這里導入CAE這樣一個工具,使得它能夠設計出更好的產品。如果用一句話來講,就是更好、更新的利用產品。
ANSYS中國技術經理 丁海強:
我比較贊同王博士講的這個說法。這個是CAE行業(yè)包括傳統(tǒng)設計制造行業(yè)里面的一個革命。第一點,因為傳統(tǒng)上過去大家做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或者是關注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你只要把關鍵的問題關注了,其他地方你可以不那么重視,你只要保證它能正常工作就可以了。而現在,產品的體積、重量、可靠性包括性能要求都非常高。所以產品的復雜度比以前提高了好幾個量級。第二點來說,CAE工具里面電磁、結構、流體等問題,都是由不同的供應商來解決。對于用戶來說,他們關注的問題也是各自不同。而現在的產品必須把握整體,在這種趨勢下,CAE軟件包括像ANSYS這樣的軟件很早就提出了多物理場。其實多物理場我們把它分為兩個層次,一種叫純粹的多物理場仿真,就是不耦合仿真這種情況,它相對來說簡單。方便度和保證度比較高,因為我可以實現同步的數據更新。
那么另外一個層次問題是多物理場耦合的問題。不同的物理場之間的數據如何實施交互,它們如何產生耦合,耦合之后的效果怎么樣?因為一個簡單的電加熱系統(tǒng)電磁產生損耗,損耗產生熱,熱產生形變,那形變對它材料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結構形變變化,電磁特性又會發(fā)生變化?這種一個復雜的循環(huán)。那ANSYS跟ANSOFT合并,包括跟其他的合并之后整體的發(fā)展都在朝耦合方面,其實這個功能在13、14版本已經提前實現了。剛王博士講的就是在網格層面的直接的數據傳遞,而且在ANSOFT只要把線連上,數據連上它會自動處理網格。由于不同處理器網格的關系,不同的數據結構,讓它做自動的迭代。這樣就提高了仿真的效率,特別是對工程師來說使用方便度就大大提高了。所以對于工程仿真來說,你讓一個人既懂結構又懂流體又懂電磁場,這個基本上也不太可能。但是我們如何利用一個團隊,一個軟件體系,就是我們的一個研發(fā)流程,把這樣的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給它流程化、固化、簡單化。因為工程問題無非就是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方便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做很深的研究。這是ANSYS的一個理念,因為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整合,而是把它的方便度都提交給最終用戶。我們未來所做的仿真,全虛擬的或者全數字化的,都是通過充分的仿真之后,包括不同的工作環(huán)境、不同的加工工藝、不同的使用環(huán)境,甚至包括跌落惡劣的極限狀況,直接放入到數字化制作系統(tǒng)里面去把它制造出來,然后可以實驗。如果仿真結果很充分的話,實驗驗證次數就非常的少。實驗雖然不可少,但是實驗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實驗次數是有限的,成本比較高,有時候代價和危險性也比較大。但仿真就可以完全避免這些問題,這就是為什么講它是對傳統(tǒng)技術的一種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