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有什么事是可以確定的,沒人知道AI將采取什么行動以及如何威脅到人類。正如Musk指出的,人工智能可以用來控制、調(diào)節(jié)和監(jiān)視其它人工智能。也許可以它灌輸人類的價值觀,使之毫無保留地對人類保持友好。
誤解七:“我們不應該害怕AI。”
一月份,臉書創(chuàng)辦者馬克扎克伯格說我們不應該害怕AI,AI會為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好處。扎克伯格只說對了一半。我們隨時準備從AI身上收獲巨大的利益——從自動駕駛汽車到新藥物的研制,但是沒有人能保證AI的所有影響都是良性的。
高度智能化的系統(tǒng)也許了解某一特定任務(wù)的一切,例如解決令人厭煩的財務(wù)問題,或者黑進對手的系統(tǒng)。但是在這些特殊領(lǐng)域之外,高度智能系統(tǒng)會變得極其無知無覺。谷歌的DeepMind系統(tǒng)精通圍棋,但除圍棋以后,它在其他方面沒有探索的理性和能力。
在中東國家使用Flame病毒進行網(wǎng)絡(luò)間諜活動
誤解八:“AI和機器人造成的風險是相同的。”
這是一個特別常見的錯誤認識,不加鑒別發(fā)布消息的媒體和好萊塢電影比如《終結(jié)者》系列使這一錯誤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一個超級人工智能比如天網(wǎng)想要毀滅人類,它不會使用端著機槍的機器人。其實還有更高效的辦法,如散播瘟疫,引發(fā)納米級灰霧(grey goo,具備自我復制能力的微小機器人)災難,甚至僅僅破壞大氣層。人工智能有潛在的危險,不是因為它所昭示的機器人的未來,而是它在世界上的自我定位。
誤解九:“未來的AI和科幻小說里的AI是相同的。”
的確,科幻作品被作家和未來主義者們用來預測美好的將來,但ASI所帶來的圖景完全不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與人類本性不同的AI不會讓我們知道并預測它們確切的本性和形式。
科幻作品考慮到我們?nèi)祟愂侨跣〉?,大多?shù)AI被設(shè)定地與人類很類似。“有一些觀點認為,即使是在人類中,也存在著多種類型的心智模式,你和你的鄰居也是不同的,但人與人之間的心智區(qū)別要同其他可能存在的心智形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McIntyre說道。
大多數(shù)科幻小說旨在講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但不夠科學準確。因此,科幻小說中的沖突往往是存在于實力接近的實體之間。Armstrong說,“沒有意識、喜樂或仇恨的AI毫無阻力地消滅所有的人類、達到一個本身無趣目標,可以想見這樣的電影情節(jié)會有多無聊。”
誤解十:“AI將會搶走我們所有的工作。”
人工智能把我們大部分的工作自動化和它能毀滅人類的潛在性,這是兩件完全不相關(guān)的事情。根據(jù)《機器人的崛起》的作者Martin Ford所說,這兩件事常常被混為一談。思考在遙遠的將來AI的意義是很好的,但只有這不影響到我們思考未來的幾十年遇到的問題時,這樣做才有意義。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規(guī)模的自動化。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將取代很多現(xiàn)存的職業(yè),包括從車間工人到高級白領(lǐng)。一些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美國的一半工作將被自動化所取代。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沒有能力應付局面。最理想的情況是為我們?nèi)祟悓崿F(xiàn)人人稱贊的目標,達到接近烏托邦的境界,無論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人人都從勞役中解放了出來。
機器人將在未來的幾十年取代數(shù)以百萬計的崗位。我們必須強調(diào):“在未來的幾十年里AI將抹殺許多工作,但這是件好事,”Miller說。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將取代卡車司機,這樣可以節(jié)約運輸成本,使貨物的價格更便宜。“如果你靠做卡車司機謀生,你失業(yè)了,但其他人都賺了,因為他們的工資買到了更多的東西,”Miller說。“這些人所省下的錢用于其它的商品和服務(wù),這可以為人類創(chuàng)造新的就業(y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