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百度百科介紹,《真實的人類(Humans)》是由出品過《廣告狂人》、《絕命毒師》、《謀殺》、《行尸走肉》等名劇的AMC與出品過《烏托邦》、《黑鏡》 的BBC Channel 4合作,目前已被續(xù)訂第二季。該劇改編自瑞典獲獎科幻影集《Real Humans》,由英國編劇Sam Vincent 和Jonathan Brackley 執(zhí)筆重新創(chuàng)作,劇情設定在Synth(劇中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統(tǒng)稱)被都市人廣泛使用的世界,人類與Synth的界限愈發(fā)模糊后,對人類以及人工智能的矛盾沖突、心理沖擊與道德的思考。
人工智能作為先鋒得不能再先鋒的話題,最近一直霸占著科技圈和影視圈的熱門榜單。而英國電視臺,作為影視圈的科技先鋒,自然責無旁貸,不遺余力地幫助普通人類更加接近這個討論門檻不低的話題。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相較于美國經(jīng)常將人工智能和先進科技用于破案的老套路,英國更喜歡帶著觀眾思考人工智能的到來究竟對人類意味著什么。
2011年BBC Channel 4制作的《黑鏡(Black Mirror)》,2015年1月上映的《機械姬(Ex Machina)》都從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必將給人類帶來副作用的角度講故事,而最近剛剛完結的英美合拍劇《真是的人類(Humans)》關注的卻是當人工智能機器人已與人類思維無異時,他們是否應該被給予“人權”、“尊嚴”等問題。
“Humanity...It is not a state. It is a quality.”
在為大家介紹《真實的人類》的劇情前,我們有必要簡單了解目前人工智能的大致情況,此部分內(nèi)容取自Waitbutwhy網(wǎng)站。
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ANI): 弱人工智能是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戰(zhàn)勝象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會下象棋,不會打刀塔。
強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人類能干的腦力活它都能干。創(chuàng)造強人工智能比創(chuàng)造弱人工智能難得多,我們現(xiàn)在還做不到。Linda Gottfredson教授(教育心理學專家)把智能定義為“一種寬泛的心理能力,能夠進行思考、計劃、解決問題、抽象思維、理解復雜理念、快速學習和從經(jīng)驗中學習等操作。”
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ASI): 牛津哲學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級智能定義為“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都聰明很多,包括科學創(chuàng)新、通識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一點,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萬億倍的。(超人工智能正是目前人類所懼怕的人工智能級別,經(jīng)常與永生滅絕的概念聯(lián)系到一起。)
目前,人類已經(jīng)掌握了弱人工智能,人類的很多生產(chǎn)工作都是由弱人工智能完成的。人工智能革命是從弱人工智能,通過強人工智能,最終到達超人工智能的旅途。這段旅途中人類可能會生還下來,可能不會??茖W界反對人工智能的過度研發(fā)也是出于對這一風險的考慮。
在《真實的人類》這部劇中,在都市中服務于人類的Synth(劇中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統(tǒng)稱)介于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之間。這些Synth們雖然可以作為警察協(xié)助人類辦案,也可以像保姆一樣,服務人類家庭的生活起居,但還未能達到人類級別的智能。
那么這些Synth和人類之間的差距在哪里呢?
劇中的普通Synth們并不像人類一樣具有自我意識,簡單來說就是不具備人類的情感和邏輯,它們更像是機器,以執(zhí)行人類命令為天職。
除了普通的Synth,其實世間還有六個高等Synth,由David教授創(chuàng)造。David教授忙于工作,疏于對兒子Leo的照顧于是制造了4個擁有自我意識,思維和人類無異的高等Synth。后來Leo被其患有精神病的母親Beatrice殺死,后者隨后自殺,痛苦的David教授又如法炮制了Beatrice的人工智能機器人Karen,并將自己的兒子Leo的記憶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存入芯片,將Leo做成了半人半機器。
后來,政府發(fā)現(xiàn)了這六個高等Synth的存在。Ta們只有隱藏于人世間,用其他身份掩飾真正的自己,以防人類的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