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在于在商戶端,商戶有成本和效率考慮,相對容易接受。且終端改造的數(shù)量有限,成本不高。最大挑戰(zhàn)是,用戶習慣刷卡或現(xiàn)金付費,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錢包只是提供不斷場景。
移動支付當前的體驗也并不完善。以打車軟件為例,過去幾周,打車軟件在補貼過程中引發(fā)風波:出現(xiàn)由于網(wǎng)絡原因無法支付的情況,或乘客手機顯示已支付,司機未收到賬單的情況。
原因在于打車軟件使用移動支付是移動支付典型O2O場景應用,移動支付和PC端支付區(qū)別在于這種場景下對交易支付實時性要求更高,難度比PC端支付高。如果打車軟件能夠將移動支付徹底跑通,既教育了大批移動支付用戶,也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錢包提供成功案例。
移動支付更大想象空間在于,與嘀嘀打車合作,使微信應用場景從娛樂、社交遷移到O2O還僅僅是第一步,未來微信會從娛樂走向電商,其支付和電商功能可能和其游戲一樣突出。
互聯(lián)網(wǎng)分析人士謝文對騰訊科技表示,嘀嘀打車和快點打車在打車軟件市場上的競爭是很正常的商業(yè)行為,騰訊和阿里巴巴在支持各種陣營搶奪平臺流量入口。但這件事要放在更大格局層面看,即阿里巴巴不甘心移動時代只做電商,還做“來往”,做手機游戲,是繞開著打。
平臺擴張是自上而下,明星應用是自下而上。謝文指出,打車軟件僅是一個當紅應用,相比微信幾億用戶來說量級太小,如果僅捧紅一個應用,這樣的“肉搏戰(zhàn)”會無窮無盡。
“微信更應該做的是標準支付,從當前相對隱秘的菜單中脫離出來。在平臺層面做一兩個堅定動作,將平臺開放姿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吸引更多第三方,騰訊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將有更大發(fā)展。”
謝文也表示,阿里巴巴內部有太多山頭,淘寶、支付寶、余額寶……但缺乏社交、web2.0等內容,阿里要有一種決心將淘寶、天貓變成一種應用,上面有更通用層面產(chǎn)品凌駕在這些之上。從目前看這一挑戰(zhàn)相當明顯,因為阿里越拆分就越難成為平臺。
當然,如《紐約時報》文章所言,技術潮流的變化往往會扼殺反應太慢的企業(yè)。然而,毀滅的威脅也會激勵各家公司,要么涅槃重生,要么搜尋下一波熱潮。
更多詳細信息,請您微信關注“計算網(wǎng)”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