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獵云網(微信:)西安】7月18日報道(文/楊昊東)
“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它可以通過聽來辨認世間萬物,尤其善于聽人的心。DTing的創(chuàng)始人李瑋琛告訴獵云網(微信:),產品名稱就來自于神獸“諦聽”的音譯。“在神話傳說中,諦聽可以接收宇宙內的一切信息,同時會把這些信息傳遞給信者以分辨是非,正好與我們的產品理念相吻合。”
DTing是一款手勢識別設備,它依靠的是表面肌肉電信號和慣性原件技術,能通過裹在人體前臂上的傳感器來監(jiān)測手指牽引的相應肌肉群,并依靠核心算法翻譯、轉化成相應的信號輸出。“它能夠判斷出手指的哪個關節(jié)在運動以及它的運動方式。”
李瑋琛是馬格德堡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技術的工學碩士,曾在德國宇航與空間研究所擔任項目研發(fā)工程師,負責宇航員地面訓練系統(tǒng)的操控部分的開發(fā)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穿戴式手勢識別部分的相關研發(fā),而這也是產品核心技術的來源。
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而在此之前,DTing項目就已經在西安高新區(qū)的支持下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并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旗下一只基金的投資和一些實驗室的支持。在公司成立后一個月的時間里,又獲得北京東方國獅百萬美元級天使投資。
目前,公司團隊已發(fā)展到20人左右,其中包括了來自于通訊領域世界三強的項目負責人、參與過“天河”計算機研發(fā)的工程師、前世界500強的優(yōu)秀成員、國內知名院校的生物電領域人才等。
表面肌肉電 VS 圖像傳感
比較目前市面上的圖像傳感原理的手勢識別,DTing的優(yōu)勢首先是設備更獨立。“傳輸發(fā)出的直接就是已經處理好的指令信號,不需要像圖像傳感那樣鏈接電腦或者主機,需要占用電腦或者主機的運算空間和內存。”
其次是穿戴更自由。“圖像傳感有一個120°的夾角,在這個范圍內才能識別,而且圖像傳感還有距離限制,對DTing來說,目前是使用藍牙模塊來傳輸信號,同時還可以更改通訊模塊以適應遠距離傳輸。”
最后,DTing沒有使用環(huán)境和場景的限制。“圖像傳感是不好區(qū)分左右手的,左右手交叉或者遮擋,就沒法識別了,但是DTing不存在這種限制,就算手插口袋里,只要手指做動作,就能識別。同時,肌電信號還不受外部光線強弱和操作遠近的影響。”
DTing VS MYO
與DTing相似的產品是來自加拿大的MYO,兩款產品同樣采用了表面肌肉電。李瑋琛認為,對比MYO來說,DTing作為國內團隊,同時產品也在國內完成,所以首先在價格上就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并且,MYO現階段在北美市場面對的還是極客研究機構這樣的二次開發(fā)者,用戶買回去后還需要自己開發(fā)連接功能,而DTing會給產品預設一些功能,讓用戶買回家可直接連接使用,其次DTing也正在作為交互方案的提供者積極對接適用行業(yè)的公司廠商,今后會開源更多的連接功能。

人機交互新方式下的應用場景
“鼠標的出現引發(fā)了計算機交互方式的革命,觸摸屏的出現引發(fā)了手機的交互革新,我們同樣希望在空間交互領域能夠引起一次真正的、更自然、更自由的改變。”李瑋琛告訴獵云網,DTing希望通過科技的手段,改變當前的交互方式。
“在AR相關領域,不管是微軟的HoloLens還是Google glass,都沒法順利的解決力傳感方面的交互操作。”而DTing則能夠提供完全自然的手勢交互,尤其是在力傳感方面。比如拳擊游戲,DTing能夠檢測到佩戴者的用力大小和出拳速度以及角度,并且在游戲中還原出來,而這樣的游戲交互操作,要比現有的手柄操作來得更真實和自然。與之相似的領域還有智能家居、桌面以及移動端的平面交互領域。
還有在運動學和醫(yī)學的方向上,對于肌肉的健康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和評估。比如運動員的肌肉狀態(tài)監(jiān)測,除了目前關于心率和路程的數據,DTing還可以提供肌肉的數據,可實現對肌肉力度大小、疲勞度、甚至是肌肉損傷和萎縮等健康角度的監(jiān)控,引申出來還可以用于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