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反導目標識別方面尋求以空基傳感器替代天基系統(tǒng)
據(jù)美國《航空周刊與空間技術》報道,2013年8月15日,美國國防部導彈防御局(MDA)先進技術部主任里奇?馬特羅克(Rich Matlock)在一年一度的空間及導彈防御討論會上透露,在繼續(xù)尋求天基系統(tǒng)的同時,MDA計劃近期繼續(xù)利用MQ-9“死神”(Reaper)無人機識別彈道導彈目標,原因是前者的成本太高。
MDA在2013年終止了設計和建造后續(xù)“空間跟蹤監(jiān)視系統(tǒng)”(STSS)衛(wèi)星的計劃。在此之前,已有2顆STSS試驗星發(fā)射入軌,并于2013年2月在彈道導彈攔截試驗中成功地為使用“標準”-3攔截導彈的海基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宙斯盾”戰(zhàn)艦)提供了目標指示。馬特羅克表示,盡管該局想使用天基裝備,不過就近期而言,部署一個能夠在中段捕獲并跟蹤彈道導彈的衛(wèi)星星座成本非常高。因此,MDA正在試驗采用無人機探測彈道導彈,以提供額外的識別和瞄準信息。
為了這一目的,MDA已采購過至少4套美國雷神公司研制的B型多光譜瞄準系統(tǒng)(MTS-B),該系統(tǒng)是MQ-9飛機標準配置的有效載荷。MDA已經(jīng)使用MQ-9飛機及其搭載的MTS-B進行過彈道導彈探測跟蹤試驗。最終,該局將可能利用多架高空飛行的無人機提供彈道導彈目標的三維跟蹤數(shù)據(jù),進而為“宙斯盾”戰(zhàn)艦發(fā)射“標準“-3攔截彈提供目標指示(就像STSS在試驗中所做的那樣)。
目前MDA的目標是試驗升級后的C型多光譜瞄準系統(tǒng)(MTS-C),該系統(tǒng)將增加綜合一套長波紅外探測器,從而可以更好地跟蹤“冷”物體,例如:助推器已燃盡的導彈或彈頭,或余焰和排氣。馬特羅克透露,MDA在2013年9月和10月對MTS-C進行地面試驗,2014年年底之前開展飛行試驗。盡管MDA將繼續(xù)選用MQ-9飛機進行試驗,但馬特羅克的演示文稿顯示,RQ-4B“全球鷹”也可能被用于這一目的,因為它是少數(shù)幾種能夠在65000英尺(19812米)高度飛行的平臺之一;相比之下,MQ-9在裝滿有效載荷時,其典型的“軌道”高度在60000英尺(18288米)以下。不過馬特羅克承認,迄今為止,MDA還沒有為“全球鷹”裝載相關有效載荷或用它來進行彈道導彈探測跟蹤試驗。
MDA還試圖使用諸如MQ-9之類的長航時無人機搭載激光武器,對助推段彈道導彈進行攔截。2012年,YAL-1機載激光武器試驗臺(由波音747-400F貨機改裝)項目被取消,此前該項目已演示證明了光束控制和擊落彈道導彈靶標的能力,但制造、維護和使用這樣的系統(tǒng)太過復雜。馬特羅克形容該項目有幾分“苦樂參半”。但是,從該項目獲得的經(jīng)驗正被用于MDA的無人機反導激光武器計劃中。馬特羅夫表示,用于助推段攔截的激光反導無人機的飛行高度為60000英尺(18288米)或以上,從而避開云或大氣帶來的畸變,這樣就不需要裝載某些復雜的光束控制部件,可以簡化光學系統(tǒng)。
目前,MDA正在研究固態(tài)激光武器、光纖激光武器和混合激光武器,它們都可避免采用具有腐蝕性的化學物質。該局正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和國防部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專家們合作發(fā)展有效載荷。但是,這種系統(tǒng)的功率要求高而重量限制嚴格,而集成到長航時無人機的要求更加劇了這一挑戰(zhàn)。因此馬特羅克表示,它從實驗室狀態(tài)發(fā)展到可以裝機飛行的狀態(tài),將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無人機載傳感器在反導作戰(zhàn)中的目標識別中“初試牛刀”
在10月17日的試驗中,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靶標從位于夏威夷州考艾島上的太平洋導彈試驗場(PMPF)發(fā)射,位于夏威夷西部的“約翰?保羅?瓊斯”號驅逐艦配裝了“宙斯盾”基線9.C1型武器系統(tǒng)(彈道導彈防御5.0版能力升級),通過艦載AN/SPY-1雷達探測并跟蹤了此枚靶標,隨后生成了火控數(shù)據(jù)、進行了目標識別并運行了交戰(zhàn)功能,但并未發(fā)射“標準”-3攔截彈。項目官員們將利用通過遙測等途徑獲得的試驗數(shù)據(jù),對武器系統(tǒng)的性能進行評價。MDA將利用試驗結果改進和增強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并支持在歐洲實施的導彈防御“分階段自適應途徑”第2階段工作向前推進。
除了“約翰?保羅?瓊斯”號驅逐艦,其他在本次試驗中運用的裝備和技術包括?;鵛波段雷達、空間跟蹤與監(jiān)視系統(tǒng)(STSS)演示衛(wèi)星和識別傳感器技術,以及指揮控制、戰(zhàn)場管理與通信(C2BMC)體系傳感器實驗室,C2BMC實驗室和位于太平洋導彈試驗場的岸基“宙斯盾”導彈防御綜合試驗設施。其中,識別傳感器技術旨在演示“宙斯盾”武器系統(tǒng)僅僅只依靠遠程空基傳感器提供的跟蹤數(shù)據(jù),就能發(fā)射“標準”-3導彈射擊并摧毀彈道導彈的作戰(zhàn)方式。在此次試驗中使用了一架攜帶有MTS-B型多光譜瞄準系統(tǒng)的無人機,其交戰(zhàn)是在美國大陸的一個試驗臺實驗室上進行的實時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