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3年是智能硬件的元年,2014年無疑是智能手環(huán)的爆發(fā)期,而到了2015年智能手表又成為追捧的熱點。
隨著年初“蘋果婊”的開售,這一年來我們看了太多的表,立了太多的牌坊。
廣義來說,智能手表融合了手表、運動手環(huán)、健康手環(huán)的功能于一身。正是這種高度融合的設計,造就了智能手表的市場需求,于是越來越的手機廠商、硬件廠商、奢侈品、創(chuàng)業(yè)者們紛紛站排到這一行列中,剎那間,藍海變紅海市面上充斥了不同形態(tài)、不同功能、不同價位的各種手表。
然而,以上這些并沒有什么卵用。
續(xù)航就是個坎
我們以Apple Watch為例,其內(nèi)置一顆750mAh鋰電池,這個電池有多大?看看iPhone6手機吧,1810mAh電池在正常使用下基本上要一天兩充,當然手機所搭載的功能更多也更耗電。但是當在一塊容量約手機電池容量四成的電池上運行藍牙、音樂、App、讀取時間和信息的時候,你猜一天要充幾次?
運動監(jiān)測就是在騙鬼
作為運動手表的主打功能之一,運動記錄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之前就有把手表放在桌子上一中午,就顯示睡午覺一小時的梗,而針對走路、跑步、游泳等常規(guī)運動項目的識別設置也常常出錯。另一方面,不同品牌手表默認的步幅設置也有區(qū)別,這就導致即使同時佩戴多款檢測設備起結果也不同。
離開手機就活不了
其實智能手表的使用現(xiàn)在與手機絕大多數(shù)是分離不開的,可插SIM卡單獨使用的智能手表更應該被視為智能手表手機。還要藍牙連接到手機上去查看相關數(shù)據(jù),那你們還設計屏幕干啥?
還有,大部分工業(yè)設計也太低調(diào)了,低調(diào)到消費者都不想買。重量級App太少,想用點功能還得找半天App。拍照功能簡直虐心,手機一千多萬的像素我們都嫌不清晰這區(qū)區(qū)百萬的像素如何還原生活點滴。再來價格太高,尺寸太大,這就是忽略我們的感受啊。
其實,作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分支,大眾型的智能手表在目前的實用性,要遠大于智能腰帶、智能運動鞋等小眾設備。淡然如果要我們給你建議,智能手表是可視為值得購買的設備,但并不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