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消息,微軟已很久沒發(fā)布過激動人心的產品了,甚至一度被認為是站在了創(chuàng)新的對立面,從科技界首屈一指的談資滑落至無人愿意提及的境地,微軟走了20年,見證過微軟風光的人們自可唏噓。但過去的那個微軟可能又要回來了,連同win10一起發(fā)布的虛擬現實增強設備Project Hololens,讓這家公司立刻重回關注焦點。
微軟擁有未來的遠見,他們力圖將科幻中的事物帶到現實。但是,未來已經來到我們面前了嗎?答案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
微軟于周三公布了全息眼鏡HoloLens,其設計走的是圓滑的未來主義路線。簡單說,Hololens是一套在現實場景中顯示全息圖像的設備,而這些全息圖像是可以被使用者用手勢控制和互動的,例如最基本的電腦桌面上可執(zhí)行任務的圖標,再進一步是與虛擬人物的互動,乃至于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等。該產品擁有透明鏡片,透過其中,你仍然可以看見自己生活的世界,但是突然間,一切都改變了——3D物體漂浮于半空中,墻上懸掛著虛擬屏幕,各種虛擬生物正在臥室胡作非為。這些都是過去我們在科幻電影里經常能見到的場景,如今已由Hololens為我們揭開成為現實的一角。
科技公司一直以來都在許諾如何將未來呈現在我們眼前,而這也是好萊塢在大屏幕上的慣用伎倆。
在《少數派報告》里,湯姆·克魯斯所扮演的角色在一塊透明屏幕上通過各種手勢處理他身為警察的事務。5年后,蘋果推出的iPhone讓人們用類似的方式進行交互。微軟同樣推出了自己的Kinect手勢控制設備,可以對人體的移動進行識別。
回溯到更久以前,在《黑客帝國》描繪的世界里,計算機連接到人們的大腦,呈現虛擬的城市景象。而在《星際迷航》中,計算機通過能量場及可視技術為人們創(chuàng)建可感知的世界。
我們離上述情節(jié)中的世界還相距甚遠,但是我們正在朝著那種方向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Facebook、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公司正在嘗試將科幻變成現實。
那么,微軟的HoloLens與其他虛擬現實設備相比,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什么是HoloLens?它如何工作?
微軟的HoloLens不會像《星際迷航》那樣生成每個人都可見的3D世界,只有佩戴者能夠看見,其他人只會看到你正佩戴一副滑稽古怪的眼鏡。
HoloLens的另一個關鍵之處在于:微軟沒有打算為用戶呈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而是將某些計算機生成的效果疊加于現實世界之上。用戶仍然可以行走自如,隨意與人交談,全然不必擔心撞到墻。
眼鏡將會追蹤你的移動和視線,進而生成適當的虛擬對象,通過光線投射到你的眼中。因為設備知道你的方位,你可以通過手勢——目前只支持半空中抬起和放下手指點擊——與虛擬3D對象交互。
有眾多硬件幫助HoloLens實現栩栩如生的效果。各種傳感器可以追蹤你在室內的移動,然后透過層疊的彩色鏡片創(chuàng)建出可以從不同角度交互的對象。想在廚房中央查看一輛虛擬摩托的另一側?沒問題,只有走到相應的一側即可。
眼鏡通過攝像頭對室內物體進行觀察,因此設備可以得知桌子、椅子和其他對象的方位,然后其可以在這些對象表面甚至里面投射3D圖像——例如在桌面投射虛擬炸藥,你可以在引爆之后觀察里面的情形。
在《我的世界》演示中進行游戲時,通過在真實世界的咖啡桌上用手指點擊,桌子表面立刻就被破壞。從破壞處看下去,里面是充滿熔巖的洞穴。
雖然還存在局限,但是微軟示范了該技術的潛力。
一位受邀觀眾通過HoloLens與一位微軟員工進行了視頻對話。為了幫助該受邀者對燈光開關重新接線,微軟員工畫出了草圖和箭頭,并通過HoloLens里面的一個攝像頭將這些呈現在受邀者眼前,同時還進一步展示了需要利用哪些工具以及如何使用。
想想看,這些技術在飛行員或外科醫(yī)生培訓方面能夠起到的作用。
與Rift的差異
那么Oculus Rift呢?該產品由Oculus VR創(chuàng)建,后者于2014年3月被Facebook以超過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Oculus Rift曾被認為是虛擬現實市場的典型代表。
Oculus Rift與微軟HoloLens的相同之處在于它們都需要戴在頭上。除此之外,它們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微軟的產品在幫助人們與現實世界交互時,Oculus則想要讓我們沉浸于一個全新的虛擬世界中。
簡而言之,Rift是放置于你臉上的一個屏幕。開啟設備后,它會欺騙你的大腦,讓你認為自己正身處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例如太空中的飛船上,或者摩天大樓的邊緣。該設備有一天可以讓你置身于實況籃球比賽的現場或者躺在沙灘上享受日光浴。
Oculus的目的是讓用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種感覺稱之為“存在感”,而這不是微軟HoloLens追求的方向。
“這是我看到過的少數讓我感覺能夠預示未來的技術,”風險投資家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寫到,他曾經幫助Oculus VR募集過資金。“而那些曾經的技術是:蘋果II、麥金托什、網景、谷歌、iPhone——最近的一個就是——Oculus Rift。”
總之,Hololens的出現讓備受矚目的可穿戴設備有Google Glass和Oculus Rift片刻間黯然失色,尤其是Oculus Rift。Google Glass本質上只具備虛擬現實交互功能,而Oculus Rift則完全是營造了一個與現實阻斷的虛擬場景,Hololens則更是很成功地將虛擬和現實結合起來,并實現了更佳的互動性。使用者可以很輕松地在現實場景中辨別出虛擬圖像,并對其發(fā)號施令。這就像是在人的頭頂時刻跟隨著一個長翅膀的小助手為人完成各種任務一樣,令人神往。(汪天盈)
Hololens引領技術革命浪潮
傳統(tǒng)的人機交互,主要是通過鍵盤和觸摸,包括并不能被精確識別的語音等。Hololens的出現,則給新一代體驗更好的人機交互指明道路。在《瓦力》這部電影中,城市中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個可隨時按指令出現的全息屏,可以在上面執(zhí)行各種任務,不用時馬上消失無形。Hololens所指向的未來,正是這部動畫片中的場景。在人機交互之外,還有人與人和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虛擬現實能讓遠隔萬里的人坐在你面前與你促膝長談,也能讓你游覽你從未去過也沒可能去的地方,如撒哈拉沙漠、馬里亞納海溝、月球、火星。當前的虛擬現實技術能做到這一點,但還是要戴上連著無數電線的重重的頭盔,Hololens所做的,是把這些虛擬現實設備小型化和便攜化,至少是向前更近了一步。
想象一下,你在舊金山就能與北京總部進行實景會議,你的一舉一動,每個表情,都會被數據傳輸到北京后進行虛擬場景還原,北京那邊也一樣。你的各種家庭設備壞了,再也不需要去預約修理,會有技師手把手教你怎么做,與真人在你身邊無異。大部分需要人與人之間進行實地交流的場景,都可以被Hololens所接管,所有的情感交流、商務會議、客服維修、團隊協(xié)作、在線教育,頓時變得簡單了,低成本化了。
在娛樂上Hololens能發(fā)揮的作用不必多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你甚至能在自己的屋子里近距離觀摩火山噴發(fā),去火星上走一圈,沒準還能碰到外星人,或者通過對環(huán)境的研究發(fā)現一些科學家們尚未發(fā)現的東西。當然,微軟在推廣Hololens的策略里,似乎也是從娛樂開始的,他們收購了一款名為Minecraft的游戲,應用到這款機器上。
整個Hololens眼鏡相當于一臺小電腦,CPU和GPU都有,還有幾個攝像頭和傳感器。Hololens使用的有可能是英特爾尚未發(fā)布的Atom芯片,內部代號為Cherry Trail,據說是用14納米工藝流程制作出來的,體積更小,速度更快,代表了當前半導體工業(yè)的最高水準。
從技術趨勢上看,人類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方式,面臨著一場變革。觸屏的廣泛應用,根本不能算是迭代,更像是一種過渡狀態(tài)。一方面人們有拋棄鍵盤的內在需求,另一方面更加方便快捷的交互技術雖然已研發(fā)出來但還未得到應用。如果說鍵盤是1.0,觸屏就是1.5,在Hololens所啟示的那個場景實現之后,才是人機交互的2.0時代。也許Hololens會失敗,但其指出的這條道路是沒錯的。
Hololens打開的這扇門,絕不僅僅是虛擬現實那么簡單,這其中隱藏的人機交互方式革命,是怎么暢想也不過分的。用一個產品帶動一個龐大的相關產業(yè)和技術創(chuàng)新浪潮,在歷史上并不鮮見,而Hololens,則是最有希望帶動一波技術創(chuàng)新浪潮的那個產品,引領著人們進入激動人心的未來。(葛甲)
殊途同歸
最終,這些走在不同道路上的公司都有著共同的目標——改變人們與計算機交互的方式。我們都使用過鍵盤和鼠標;我們正在學習如何與智能手機上的屏幕打交道。目前為止,這些設備都能幫助我們獲取各種信息,從書籍到電影。
但是Oculus、微軟、谷歌和其他眾多廠商正在嘗試以一種全然不同的、更加自然的交互方式將我們與技術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公司以及他們的產品正在通過手勢、3D圖像以及圖像疊加方式為我們提供下一代的交互方式,幫助我們在全新的層面處理工作、通訊以及一切事務。
聽起來頗像科幻情節(jié),但是如果這些設備實現了它們允諾的那些功能,那么科幻變成現實的速度要快過我們任何一個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