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云網每天精選各科技媒體頭條,傳遞最新資訊!
1.鳳凰科技
扎克伯格與庫克“結伴”訪華:示好中國市場
http://tech.ifeng.com/a/20141024/40845765_0.shtml
當日,扎克伯格身穿灰色短袖T恤、藍色牛仔褲出現(xiàn)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舜德樓。主持人用一口流利的英語歡迎并介紹扎克伯格后,扎克伯格用中文回應:“大家好,謝謝你們來到這里。我愛北京這個城市。我的中文還需要練習。”未等扎克伯格說完,場內已經響起了一片歡笑聲和掌聲。
令在場學生甚至Facebook的工作人員意想不到的是,扎克伯格接下來全程都用中文進行了對話。
2.新浪科技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的“中國夢”
http://tech.sina.com.cn/it/apple/2014-10-24/01179726384.shtml
庫克站在窗前。映入他灰藍色玻璃般眼睛里的,是籠在一片霧霾之中的秋日北京。即便站在長安街沿線最高的建筑里,目力所及尚無法覆蓋整個CBD??床磺?,看不透。然而留給這位蘋果(104.83, 1.84, 1.79%)公司CEO慢慢“參破”一切的時間并不多,他這次的中國之行,馬不停蹄。
從鄭州到北京,從中南海到清華;富士康一線員工,蘋果中國區(qū)的員工,媒體,合作伙伴,運營商,地方和中央官員,大學生……全部列在庫克的會客名單之上。三年前,正式從喬布斯手中接任蘋果公司舵手之后,這已經是他第五次正式來到中國,較之前任差別有如霄壤。
3.搜狐IT
第三方應用商店增速放緩,各方如此應對
http://it.sohu.com/20141024/n405414163.shtml
最近,豌豆莢公布“應用內搜索”周年成績,稱豌豆莢正從應用商店轉型移動內容搜索平臺,過去的應用商店品牌正在弱化。而最近,百度發(fā)布移動分發(fā)市場報告稱,Android市場大盤增速放緩,紅利正在消失。
在2013年,互聯(lián)網公司巨頭對移動應用分發(fā)平臺動作頻頻:百度19億美元收購91、騰訊將應用寶提升到前三重要業(yè)務,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應用分發(fā)平臺開始降溫?《通信生活報》(微信:maoqiying2008)與互聯(lián)網、終端以及產業(yè)鏈大佬進行了交流,以下是信息整理。
4.網易科技
P2P的那些事:現(xiàn)在還沒有實質性創(chuàng)新
http://tech.163.com/14/1024/07/A9AAHMDS000915BF.html
任何金融產品,大都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資金來源與資金使用兩個方面。對傳統(tǒng)金融機構來說,就是吸收存款、發(fā)放貸款博取利差的過程。P2P金融也是如此,無非就是通過互聯(lián)網集聚公眾資金,再通過互聯(lián)網選擇合適放貸對象的過程。P2P的初衷是金融脫媒,讓資金供方與資金需方直接對接,其價值是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原始的P2P是純粹作為交易平臺使用的,不介入過多的風險控制及擔保過程,但此種模式由于很難鑒別資金需求方的風險,易形成信息不對稱導致投資人意愿降低,這種原生態(tài)的方式盡管有一定的市場合理空間,但很難迅速形成規(guī)模,這也是P2P金融在現(xiàn)代金融業(yè)、互聯(lián)網高度發(fā)達的西方國家也沒有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原因。當P2P被復制進中國后,先行者也遇到了同樣的瓶頸,因此,在中國浮躁的社會氣氛下,P2P平臺紛紛推出了保底、保證金、抵押、擔保等多種形式來架構風險控制體系,以期獲得投資人信任,放大規(guī)模。從這一天起,中國的P2P就走上了一條跟老祖先截然不同的道路上去了,其實質已經很難用P2P來進行定義,更類似于“網絡銀行”。中國絕大部分P2P不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中介平臺,這使得出資人不是根據借款人本身選擇投放,而是依賴平臺信用或其所謂的風控手段可信度進行投資。P2P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已類似于銀行。
5.騰訊科技
專訪庫克:中國對蘋果如此重要 我們將瘋狂投資
http://tech.qq.com/a/20141023/046915.htm
如何看待中國市場?
庫克:中國將成為蘋果在全球的最大市場,未來兩年,蘋果在中國的零售店將增至40家。蘋果在中國市場有一個龐大的擴張計劃。
蘋果推大屏幕手機是否太遲?為什么選定這兩種尺寸?
庫克:蘋果設計了很多尺寸的iPhone工程機型,可以擺長長的一桌。最后從20多個機型中,選定了這兩個尺寸。
6.賽迪網
預計iPhone 6今年出貨5千萬部 和碩富士康平分
http://news.ccidnet.com/art/1032/20141024/5645245_1.html
10月24日消息,據上游供應鏈的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蘋果iPhone 6的市場需求強勁,和碩聯(lián)合今年接到的訂單大幅增加,預計它今年年內的交貨量將達到2500萬部;同期,預計富士康電子(鴻海精密)也將交付2500萬部iPhone 6給蘋果,因此iPhone 6今年的總出貨量將在5千萬部左右。
iPhone 6在歐盟市場的需求非常旺盛,相比之下亞太諸國則更青睞iPhone 6 Plus。據知情人士稱,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在亞太地區(qū)的供應量比率約為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