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里弗斯(Jeff Reeves)認為,盡管Facebook(62.62, 2.38, 3.95%)收購Oculus的交易引來一片質(zhì)疑,但是對于志在未來的科技巨頭而言,這才是人間正道。扎克伯格在為公司的長期未來考慮,這其實是利好消息。
以下即里弗斯的評論文章全文:
是的,我確實覺得Facebook為Whatsapp拍出的190億美元有出價過高的嫌疑,同理,他們最近收購Oculus VR花了20億美元,也不能說沒有類似的問題。
可是即便如此,甚至即便這些交易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還是不同意許多人說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g)瘋狂的批評。
如果你是Facebook(FB)這樣一家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你就會明白,收購Oculus這樣的交易,正是你不得不去做的。
要么做這樣的交易,要么就冒慢慢死去的風險,二選一。
我們當然可以在道德的層面上去談論這些問題,比如Oculus是被炒作成收購對象的,或者Facebook不甚合理的雙重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使得扎克伯格擁有了近乎獨裁者的權(quán)力,可以任意做出他認為合適的決定。
我們也可以懷疑社交網(wǎng)絡巨頭根本不可能有效地將Whatsapp的4.5億用戶轉(zhuǎn)化為營收來源,或者是Oculus永遠都不能賺錢。
可是在我看來,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一家科技公司如果想一直占據(jù)頂峰,就必須進行大膽的交易,必須比別人看得都更加長遠。
因此,盡管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Facebook的決定是對是錯,但是投資者顯然是沒有理由對扎克伯格和他的策略指手畫腳的。
那些出色的交易
撇撇嘴,說Oculus交易根本沒意義,這是誰都會做的事情。上周,F(xiàn)acebook的股價下跌了大約10%,顯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市場不買這筆交易的賬。
更不用說,當我們看到人們使用這種奇怪的虛擬現(xiàn)實眼鏡的照片,不禁莞爾也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
不過整體而言,當扎克伯格的大腦思維超越了目前的Facebook平臺,指向他認為的市場未來發(fā)展方向,我想,這才是他的大腦履行了正常的職責。
在將來,對于我們的工作而言,虛擬現(xiàn)實會與GoToMeeting電話會議一樣有用嗎?在將來,我們的孩子們和奶奶們通過虛擬現(xiàn)實設備聊天,感覺是不是肯定要好過Skype上的普通聊天?
我無法確切回答,任何人都無法確切回答。不過,既然誰也不能準確預知科學技術(shù)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一家科技公司所能夠做的最好決定,就是依據(jù)直覺行事。
有些時候,這樣的決定會帶來非常豐碩的成果。
比如2005年,谷歌(1134.89, 20.38, 1.83%)(GOOG)收購了一家鮮為人知的小科技公司,花了估計大約5000萬美元。一段時間內(nèi),這交易始終不開花不結(jié)果,但是到了2007年,第一代iPhone搶灘市場后,交易的價值凸現(xiàn)出來了——他們收購的那家公司叫做安卓。
現(xiàn)在距離最初的交易時間已經(jīng)接近十年了。我們可以說,當初哪怕最樂觀的谷歌工程師,也不敢想象智能手機在今日的世界上會如此普及——而且,每五部智能手機當中,就有四部使用著安卓系統(tǒng)。
如果你對安卓系統(tǒng)不感冒,那我們再說說另外一筆交易,2006年谷歌花了16億美元收購一家只有一年歷史,當時本質(zhì)上是零營收的公司YouTube.盡管目前沒有具體的數(shù)據(jù),但是一家機構(gòu)日前評估過,谷歌的視頻部門2013財年為公司貢獻了大約56億美元廣告營收,超過谷歌帝國506億美元總廣告營收的10%.
甚至,哪怕從不以“性感”迷人的微軟(41.42, 0.43, 1.05%)(MSFT),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潮時代也做出過一些動作。2000年,他們花據(jù)說是2000萬美元到4000萬美元收購了一家視頻游戲公司Bungie Software.那時Xbox還沒有面世,市場上流行的只有收購對象的Halo.
過去大約十年當中,視頻游戲系列產(chǎn)品賣出了成萬上億,也為微軟帶來了大量的真金白銀,而且更有戰(zhàn)略意義的是,這也讓微軟獲得了傳統(tǒng)的個人電腦軟件之外又一個可靠的營收持續(xù)來源。
心多大未來多大
如果你是一家科技公司,你想做的不正是這樣的交易嗎?遺憾的是,你能夠做成的機會是有限的。
2013年度,F(xiàn)acebook的運營現(xiàn)金流為42億美元,而同時他們還有115億美元的現(xiàn)金儲備,這就使得他們擁有了在未來幾年揮灑夢想的機會——那,為什么不想得更遠大一些?
Oculus本質(zhì)上說來和Facebook的現(xiàn)有業(yè)務并不兼容。
不過,這都不重要。
其實,對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最糟糕的就是花費大量金錢在自己的業(yè)務周圍建起高高的圍墻……然后坐視自己的業(yè)務一點點枯萎下去。
2002年,惠普(33.23, 0.87, 2.69%)(HPQ)斥資250億美元收購了個人電腦公司康柏。收購的意圖是強化自己現(xiàn)有的個人電腦業(yè)務,挑戰(zhàn)戴爾,但這同時也消耗了本來可以投入高度有利可圖的服務器和儲存業(yè)務的資源。
在還沒有智能手機,甚至筆記本都不那么普及的年代,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就開始抱怨,說惠普的這一決定讓自己的業(yè)務面變得狹窄了?,F(xiàn)在,甚至有意見認為惠普應該將個人電腦業(yè)務拆分出去,無疑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當初批評意見的正確。
或許還有一種行為比深溝高壘更糟糕,那就是處于絕望中的企業(yè)胡亂抓救命稻草。
還是拿惠普舉例子吧,比如他們2010年12億美元收購Palm的交易。后個人電腦時代的壓力巨大,公司覺得自己必須要做點什么了。
可是,最后的事實卻證明,如果沒做好,還真的不如什么都不做。到2011年年底,惠普自己殺死了WebOS,并且進行了和交易總成本大致相當?shù)臏p記。
Oculus既不是那種可以幫助Facebook建起圍墻的“安全”選擇,也不是他們出于實際需要收購的。這筆交易就是出于直覺,出于強烈的意愿,最糟糕不過是事與愿違,而成本,F(xiàn)acebook完全承擔得起。
短期內(nèi),投資者肯定會不開心,因為一切都沒有擔保??墒?,扎克伯格顯然是在努力思考下一個十年,而不是下一個財季,對于公司的長期前景而言,這當然是件好事。
不久前,《華爾街日報》有一篇重頭報道,題為《現(xiàn)金與偏執(zhí)推動科技巨頭并購狂熱》。對于他們的這種想法,我在情緒的層面完全理解,但是我們同樣該看到一些交易背后的抱負,以及對將來可能落伍的恐懼。
說回到Facebook,扎克伯格的抱負就是要給全世界人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溝通的進程打上自己的烙印。這家意味著,他必須花錢去收購那些尚在幼年的企業(yè)和理念,哪怕短期不會有利潤,但卻得到了為未來構(gòu)筑平臺的夢想和可能性。
當然,我并不是說Oculus就一定會成為Facebook撬起地球的支點??墒牵绻阆朐谖磥淼臍q月當中依舊保持科技行業(yè)的霸主地位,就必須學會像Facebook這樣行事,而不是坐擁海量現(xiàn)金,只依靠內(nèi)部的人才創(chuàng)新和進行供應鏈收購——是的,你懂的,我說的就是蘋果(541.65, 4.91, 0.91%)(AA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