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在等著看蘋果的笑話,而奮力爬上講臺的蘋果喘著氣對看空的人群說:不好意思,讓大家失望了。三季度蘋果營收達到353億美元,略大于350美元的分析師預期;凈利潤69億美元,每股盈利7.47美元,略大于分析師7.30美元的預期。
不過從同比來看,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下跌了22%;去年同期的每股盈利為9.32美元。所以剛剛過去的這個季度蘋果只能說沒有跌得那么慘而已。
庫克和CFO奧本海默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說,蘋果接下來的秋季將會“非常繁忙”。分析繼續(xù)認為,更多規(guī)格的iOS設備——可能包括一個更大的iPad以及更小和更廉價的iPhone,機頂盒或電視,以及智能手表都可能在今年秋天對外發(fā)布,這都是業(yè)界傳聞已久的產(chǎn)品。
喬布斯還在世時,蘋果從來沒開過像最近幾次這么沒有亮點的發(fā)布會,原先嚴防死守的保密工作也越來越松懈。蘋果接連對地圖和中國消費者道歉,也表示這家公司對消費者和資本的態(tài)度從不屑到迎合的驚人轉化。
有一陣子,我覺得蘋果似乎什么都想做。你看,它已經(jīng)出了四種不同尺寸的iOS產(chǎn)品,未來將會增加至6種規(guī)格,最大的一種iPad更可能達到跟筆記本一樣大的11寸或13寸屏幕。如果真的還要做手表,哪一天它恢復了蘋果牌數(shù)碼相機、蘋果牌打印機甚至蘋果牌服裝的銷售,我似乎再也不會感到驚訝。
沒錯,現(xiàn)在像極了28年前——喬布斯于1985年,被他親手招來的“賣糖水的”斯卡利掃地出門。第二年,蘋果就設計了一系列土得掉渣的品牌服裝,這確實是他們后來越發(fā)臃腫的產(chǎn)品線的一部分。而喬布斯回歸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闊斧的砍掉了豐富的產(chǎn)品線,只剩下四種產(chǎn)品。
和早年的喬布斯相比,斯卡利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他更擅長銷售而不是設計;他更熟悉怎樣與董事會溝通。任何一個在當時有理智的投資者都會贊同斯卡利擔當蘋果的大任,當時的蘋果的確需要一個更懂得銷售的人才,來消化雖然設計精巧,卻定價太高的蘋果電腦的庫存。某種程度上,喬布斯當年打造的Macintosh獲得了很像如今微軟Surface的窘境:因為賣的太少,以致不得不面臨降價促銷的預期,在財報中都要將庫存減記。
80年代后期開始,微軟、IBM和惠普聯(lián)手在PC領域大放光芒。它們的共同信念是讓每個人家里都有一臺電腦,而喬布斯則使勁抱怨“他們似乎無法造出一臺可以拯救他們人生的好電腦。他們需要在工業(yè)設計上花本錢,重新引進時尚元素。”當基礎的啟蒙工作無法完成時,講究個性是空中樓閣般的做法。人們看到的只有蘋果的電腦賣不出去,而滯銷對隨便哪家公司都是致命的。
當iPhone每次發(fā)布都高舉“改變世界”的大旗時,Android悶聲不響的執(zhí)行讓每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的路線,在智能機系統(tǒng)領域獲得了比iOS更大的成功。而最近一兩年,三星尤其成為這種政策的受益者,就好比PC時代的戴爾,三星用機海戰(zhàn)術給幾乎所有人都提供了一個最合適的選擇,并讓消費者某種程度上有了標新立異的錯覺。
當然,蘋果的iOS設備目前并不存在滯銷的問題,賣得跟以前一樣火爆。但產(chǎn)品線的鋪開,說明以前的主打產(chǎn)品正在確實的失去生命力,需要細分產(chǎn)品的加入來維持市場份額。當蘋果的工作重心由研發(fā)轉為營銷,這就意味著喬布斯精神再次遠離這家公司,是他在死后第二次被公司“掃地出門”。
和過去相比,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創(chuàng)新成本的降低——這其中也有蘋果的一份功勞。諸如3D打印、機器人、智能家居等新技術的共同特點都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組裝,并且零件成本將繼續(xù)降低,催生更個性化的組合。這就像當年少數(shù)人組裝PC一樣,從少數(shù)極客的個人創(chuàng)新中,總能誕生一些適合量產(chǎn)的最佳方案,然后新技術將通過PC時代的戴爾那樣的公司投向普通人。
下一場用戶體驗的變革到來時,蘋果能否引領這樣的變革,成為市場中最早確立領先優(yōu)勢的公司將是更大的問題。在可以預見的三大趨勢——可穿戴式電腦、智能電視、智能汽車方面,蘋果都尚不具有能夠顛覆市場的產(chǎn)品方案。更重要的是,這些創(chuàng)新方向甚至都不是由蘋果最先提出的。它就算未來切入上述領域,都還有很大的可能僅僅采取跟隨戰(zhàn)術。
對任何一家體量巨大的公司而言,陷入平庸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大公司通常難以承擔轉型失敗的代價。但對于蘋果而言,陷入平庸將尤其令人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