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第五次浪潮,它正在改變著軟件的本質。
如果,曾經的軟件是“固態(tài)”的,因為你只能在桌邊使用。那么,移動技術讓軟件擺脫束縛,成為無處不在的“氣態(tài)”。
《移動浪潮》這本書就從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出發(fā),介紹這場最終會改變商業(yè)、工業(yè)以及整個經濟的技術浪潮。無論是傳統(tǒng)媒介、娛樂設施、錢包、社交網絡、醫(yī)療、教育、還是發(fā)展中的國家,都將在這場移動浪潮中迎來新世界。
作者邁克爾·塞勒將移動智能技術比喻為曾經推動工業(yè)革命的“電力”,因為該技術將推動信息革命超越傳統(tǒng)信息處理局限的臨界點。
書中的一條核心觀點:移動技術將促使很多公司用軟件替代原有的實體產品和服務。軟件版本的產品和服務將會有超越原實體產品的新功能,而且這些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制造成本將會更低廉。工廠將不復存在,分銷網絡將不再必需,實體商店也將消失。生產成本將急劇下降。
軟件的興盛,一方面意味著大量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進入傳統(tǒng)高壁壘的市場;另一方面,消費者將享有由于中間成本減少而實現(xiàn)的更低價格,以及更直接和個性化的服務。
《移動浪潮》這本書對于已經身在其中的創(chuàng)業(yè)者而言,也許無法傳授你如何在這場浪潮中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但是它從歷史發(fā)展角度的層層敘述會讓你更堅信,選擇移動互聯(lián)網作為創(chuàng)業(yè)領域一定是正確的。
以下就是本書所介紹的移動技術即將改變的世界:
電腦:向移動技術演變
·計算機技術的五次浪潮分別是,大型電腦、小型電腦、臺式電腦、互聯(lián)網個人電腦、移動電話從蜂窩到黑莓,以及本書闡述的第五次浪潮——移動互聯(lián)網。
·隨著產品和服務從實體轉化為軟件,而軟件的發(fā)行成本接近于0,將會有大量的服務涌向中國,尤其會覆蓋到那些偏遠的貧困地區(qū)。通過移動軟件網絡所傳送的教育、醫(yī)療、信息等重要服務,在帶動全球其他地區(qū)財富增長的同時,將推動數億中國人進入中產階級。
·移動智能技術對于像印度和非洲這樣的地區(qū)十分有用,它們可以借助它跳過昔日資本密集型的基礎設施投入過程,直接進入當今移動助推的世界。在某些地區(qū),移動終端設備將會成為當地居民第一次親眼見到的真正的基礎設施,而且他們的經濟已經因此受惠。發(fā)達國家反而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劣勢,因為它們在利用新的移動智能技術之前必須替換已有的基礎設施和機構。
·對于所有習慣于在實體世界運營的傳統(tǒng)公司來說,挑戰(zhàn)便是忘掉物理定律并且“像一家軟件公司一樣思考問題”。
紙張:正在消失
·以芬蘭城市奧盧為例,奧盧距北極圈125英里,擁有14萬人口。它是歐洲的“生活實驗室”之一,整個城市都在實驗新技術。2006年,他們在公交車、餐廳、車站和劇院裝置了1500個標簽。市民運用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選擇公交時刻表和地圖。他們只要將手機對著演出海報搖一搖,就可以了解到更詳細的信息。在學校,學生們觸碰標簽就可以了解到課表、作業(yè)、食堂菜單和每日通知等信息。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使獲取信息格外容易,并且最終的趨勢是全世界實現(xiàn)電子標簽化。
·分類廣告曾經是廣告收入的重要貢獻者,但是2000~2010年,大概3/4的招聘廣告消失了。原因顯而易見。Craigslist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免費的,幾乎是即時更新的,便于使用,高度集中,而且被廣泛查閱。
·紙媒訂閱量真正的下跌開始于2005年。此前,報紙訂閱量每年大概減少1%。在2005年跌幅達到了2%,2007年達到3%,而2008年達到4%。2009~2010年,635家報社平日報紙的訂閱量下跌了8.7%。
娛樂:如此自由自在
· 游戲開發(fā)者和游戲玩家的關系在購買時就終止了。你購買一個大富翁游戲,然后永遠擁有它。然而今天,游戲本身是虧本的,盈利來自于應用之中:芭比娃娃的商業(yè)模式。對于每一個免費玩游戲的用戶來說,社交游戲公司每年通過銷售虛擬商品在每個玩家身上獲得14~20美元的收入,而這樣的“應用內購買”正是所有游戲主要的營業(yè)收入來源。于是,當約翰·迪爾公司在現(xiàn)實世界每年銷售大概5 000輛拖拉機時,開心農場在虛擬世界每天銷售500 000輛。
·電視觀眾老齡化,而且逐年萎縮,到2008年電視觀眾的平均年齡為50歲,于是目標受眾年齡為18~49歲的行業(yè)已經意識到電視大勢已去。
觀眾們轉去了互聯(lián)網。1948~2008年,三大主流電視網播出了150萬個小時的節(jié)目。視頻網站YouTube從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6個月的播出時間就已經超過了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