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下面這張反映微軟內(nèi)部各事業(yè)部拉幫結派自立山頭的結構圖嗎?一年半前的Steve Ballmer面臨的就是這樣的情況:當時有兩個項目團隊爭執(zhí)不下,一個是雙屏平板項目Courier,另一個則是Windows項目團隊。手心手背都是肉,這讓他左右為難。
由Xbox之父J Allard主持的Courier平板項目有一個小問題:它運行Windows的是修改版本。這對于Windows部門主管Steven Sinofsky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他不會容忍任何威脅到微軟的旗艦操作系統(tǒng)基礎的事情,但從Allard的角度看,Sinofsky團隊有兩年沒有對針平板做任何改善了。
Allard和Sinofsky都是微軟的大牛人,Hold不住的Ballmer只好請出了Bill Gates做決斷。
2010年初,在Bill Gates位于Kirkland的無敵水景辦公室,Gates詢問Allard,用戶如何用Courier平板收發(fā)郵件。Allard則告訴Gates,他們并不打算對其做特別設計,因為在他們的設想中,Courier的用戶通常都是智能手機用戶,他們可以在手機上對郵件進行快速的回應,如果需要更詳細的回復,他們可以在PC機上進行操作,如果用戶需要,他們可以通過網(wǎng)頁登陸方式來使用郵件。
Allard和其團隊認為,Courier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創(chuàng)作內(nèi)容,是記錄許多靈光一閃的創(chuàng)意的工具,例如說,建筑師可以用它來描繪建筑草圖,作家可以用它來做作品的構思,但是,Courier不是一個PC的替代品,因此Courier不需要一個像Microsoft Outlook這樣的客戶端。但Bill Gates明顯對Allard的回答不滿意,甚至在Courier團隊看來,Gates的反應有些過激——他對Allard提出了批評,并向Ballmer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數(shù)周后,微軟中止了這一項目。
我們很容易理解Gates的舉動,因為微軟每年在郵件服務器軟件和Outlook上花費數(shù)十億美元。數(shù)月之后,Allard離職。但是Allard仍然稱這與Courier未獲得通過無關。
盡管已經(jīng)過去了一年多,但這件事情的后遺癥依然存在。當時蘋果剛剛宣布推出iPad不久,微軟如果此時發(fā)力平板市場,或許在iPad上市后尚未站穩(wěn)腳跟之際就能推出一款與iPad抗衡的產(chǎn)品,但是微軟選擇了放棄,而是將希望寄托于Windows 8。
從某種角度講,Courier的非典型死亡反映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法則在微軟的典型遭遇。微軟的產(chǎn)品開發(fā)往往會在新產(chǎn)品和老產(chǎn)品之間均衡,這家軟件巨頭擁有超過9萬名員工,當中也不乏天才,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往往卻是被壓抑了,為的就是保住微軟Windows和Office帝國的輝煌。
“這并非心血來潮”
Ballmer和微軟高層們之所以下注Sinofsky團隊,犧牲掉Allard團隊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是因為他們認為,企業(yè)用戶會更傾向于使用Windows平板而不是iPad,因為在Windows上有許多他們熟悉的安全和管理工具。而來自波士頓資訊集團的一項最新的調(diào)查則表明,平板用戶中,有40%用戶希望自己的平板能夠運行Windows,如果包含非平板用戶,這一比例則上升到53%。原因顯而易見:微軟占據(jù)著90%電腦用戶的桌面,用戶更熟悉Windows。
但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平板同時意味著,其更新計劃與微軟操作系統(tǒng)更新的時間框架一致。平均起來,微軟發(fā)布新操作系統(tǒng)的周期大約為3年,相比之下蘋果的更新更快,而每次更新都會帶來一波銷售高潮。
從另一方面講,使用修改版本W(wǎng)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Courier有著船小好調(diào)頭的優(yōu)勢,可能能夠更頻繁地更新操作系統(tǒng)。但這與微軟的風格格格不入。
微軟的這一決策讓自己錯過了多少機會?在2010年,全球平板電腦銷量為1760萬臺,今年平板電腦的銷量已經(jīng)達到了6330萬臺。Gartner預測,2012年全球平板電腦銷量會達到1.04億臺,其中僅有430萬臺搭載Windows 8,也就是說,微軟的市場份額大概在4%左右。
“異類”Allard
在微軟,Allard可以稱得上是個異類。他一手打造的的Xbox把微軟帶入了娛樂的世界,同時微軟也希望通過Allard把握住消費者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在其領導微軟最大的非PC業(yè)務——即視頻游戲業(yè)務時,他就曾說過,Windows并不適用于視頻游戲控制。
Allard曾經(jīng)建立過一個叫529的自行車隊,其名字來自于工作時間之外,即從下午5點到早上9點這段時間的激情放縱。他是一個重度蘋果產(chǎn)品使用者,蔑視那些循規(guī)蹈矩的微軟同事。從骨子里,Allard是一個喜歡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人。
2009年9月,科技網(wǎng)站Gizmodo第一次透露了Courier的照片。這一設備擁有兩個7英寸的屏幕,像一本從中間打開的書。Gizmodo稱:“一眼看上去,你會認為這是讓全世界屏住呼吸翹首以待的iPad。但并非如此,這是微軟的Courier,一切超乎你想象。”
蘋果在忙于iPad設計時,Courier的研發(fā)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Courier的設計理念與iPad不同,如果說iPad完全圍繞內(nèi)容消費,也就是瀏覽網(wǎng)頁,看視頻,玩游戲而展開,Courier則是著眼于內(nèi)容創(chuàng)作——起草文件,頭腦風暴、集思廣益,等等。
“我們無所畏懼。”一位Courier團隊成員如是說。”我們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Courier團隊或許是在微軟中最接近蘋果的一群人。舉個例子:Courier團隊將自己的產(chǎn)品形象地比喻為“數(shù)字化的Moleskine”(編者注:Moleskine是意大利一家高檔筆記簿的品牌),為此,該團隊曾前往被譽為“設計之都”的意大利米蘭市拜訪Moleskine設計師,以了解這家公司在小小的筆記簿上是如何將傳統(tǒng)與時尚相結合和維持用戶的忠誠度的。
Courier之死代表著一種理念在微軟的消失:工業(yè)設計、屏幕性能、軟件經(jīng)驗、重量與電池壽命的完美結合,等等。Courier團隊在這幾個方面快速齊頭并進,這些設計并沒有一下子就整合到Courier中來,在前沿消費電子產(chǎn)品設計中,這種總集成或許要到正式制造前數(shù)周才最后定型,但毫無疑問,Courier正在快速接近最后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