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云計算也很快進入手機。在“手機云”中,用戶可以將通訊錄、短信、通話記錄、文檔、音樂、圖片、視頻等所有數字內容存儲在云端服務器里,隨時隨地查看、下載。同時不用手動操作,用戶手機上的數據就能同步備份到云端服務器,確保網絡資源不斷更新。 操作手機,另一個城市里的打印機便可打出文件;如果用iPhone拍照,照片會立刻出現在用戶的iPad、Mac筆記本電腦上;即使換手機、掉手機也不必困擾,因為通訊錄、短信和文檔早已自動備份,并能隨時同步至新手機……這些,皆因手機和“云”的相遇。
國內外通信巨頭近期紛紛推出針對手機的云服務。就在6月,蘋果推出云存儲服務“iCloud”,酷派國內首個云計算平臺酷云也正式亮相,而此前,摩托羅拉、華為等云戰(zhàn)略已經發(fā)布。業(yè)內人士表示,在未來手機行業(yè)市場競爭中,“云終端”無疑成為決定市場勝負的關鍵點。但由此帶來的超大流量和用戶隱私安全,則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什么是“云”?
所謂的“云”其實是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在云計算模式下,用戶可隨時隨地調用云端服務器的資源和存儲空間,不再需要大容量內存、硬盤及軟件,就像使用水、電、氣那樣簡單,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取用。
隨著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云計算也很快進入手機。在“手機云”中,用戶可以將通訊錄、短信、通話記錄、文檔、音樂、圖片、視頻等所有數字內容存儲在云端服務器里,隨時隨地查看、下載。同時不用手動操作,用戶手機上的數據就能同步備份到云端服務器,確保網絡資源不斷更新。
以蘋果iCloud為例,通過WiFi,用戶每天自動備份iPhone和iPad,每個用戶有5GB的免費存儲空間;用iPhone拍照,照片會立刻出現在用戶的iPad、Mac筆記本電腦上;用Mac電腦編輯文檔時,用戶的iPhone也會同時出現該文件的編輯界面。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在蘋果各種設備之間隨意同步電子內容,包括電子郵件、地址簿、日程表、書簽、軟件等。
本土廠商布局云服務
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的手機用戶已經達到了9億。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達3.03億戶,占中國互聯網用戶數的66.2%。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云”市場前景被普遍看好,除國外通信巨頭外,深圳本土廠商也紛紛推出針對手機的云服務。
繼今年4月底摩托羅拉發(fā)布“摩計算”戰(zhàn)略后,6月,蘋果推出云存儲服務“iCloud”,深圳廠商酷派也強力推出國內首個云計算平臺酷云。而就在前日,華為云手機冠名“意大利超級杯”,標志著華為手機全面進入“云”時代。
作為國內首個云計算平臺,“酷云”深受業(yè)內矚目。除核心應用數據同步與備份外,還能在云端鎖定手機或發(fā)送指令遠程銷毀數據,在手機丟失情況下可避免隱私泄露。
酷派常務副總李旺表示,云計算服務平臺將成為酷派全面進軍移動互聯網的重要舉措,對于用戶擔心的信息安全問題,酷云相比其他更具優(yōu)勢,它采用了先進的云端認證技術,確保用戶賬號安全,也保證云端存儲與備份的安全。
“華為云手機將帶給消費者‘云上的生活’和‘云上的工作’。”華為終端副總裁徐昕泉表示,將圍繞“云手機”終端構建生態(tài)鏈,華為云手機可提供海量音樂、電影及電子書,可與好友進行餐館、購物等信息分享的本地化導航,還有更為安全快捷的云同步和云備份等。據悉,華為此前曾推出Andriod應用商店“智匯云”,目前已包含2000多款應用。
前景光明隱憂不少
電信分析師王留生指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手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從外觀到硬件的更新換代更是日新月異,但是未來的手機發(fā)展趨勢更多的是廠商們綜合技術及服務的比拼。
云技術在開放性平臺帶給用戶體驗上的創(chuàng)新技術在手機上得到創(chuàng)新應用,使用戶只要擁有一部云終端就可以恣意享受“云生活”。所以在未來手機行業(yè)市場競爭中,“云終端”無疑成為決定市場勝負的關鍵點。
“但從目前而言,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和由此產生的超大流量仍讓不少用戶擔心。”王留生表示,“手機云”服務需要保持網絡在線,并經常進行內容更新,由此帶來的流量費用,可能會給用戶帶來困擾。另外,由于市場并不規(guī)范,用戶把個人文件和信息上傳到云端,有可能會發(fā)生隱私泄露事故,個人隱私安全該如何保證?
盡管如此,業(yè)內人士仍普遍表示,基于手機的云服務雖然讓人擔心,但無疑是一個技術進步的趨勢,也能讓用戶工作生活更加高效便利。制定相關隱私法案,為用戶提供法律保障或許是解決上述隱憂的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