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微軟看來,企業(yè)從傳統(tǒng)IT到云的過渡應該是平滑的,不是推倒重來,不需花費大量成本。在向云過渡時,用戶需要購買的主要是管理產品,而現有基礎設施和系統(tǒng)大部分都是可沿用的。
孫建東告訴搜狐IT,隨著云計算相關知識的普及,目前大量的用戶已經意識到云計算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價值。微軟的調查數據表明,70%以上的中國企業(yè)高度關注云計算;88%的受訪企業(yè)表示考慮實施云計算;在選擇合作伙伴時,他們很謹慎,傾向選擇有深入本土支持的國際企業(yè)。
正是大量用戶的關注讓微軟覺得應該發(fā)力推動他們進一步了解云、走向云。“我們希望與本地伙伴、用戶更輕松、緊密地溝通,讓他們更了解微軟的戰(zhàn)略思想。”孫建東表示,目前有些用戶對云的理解有所偏差,可能會影響其遷移到云的進程,這也是微軟希望通過市場宣傳來提升的。
誤解一:未來一切都將走向純粹的云計算
孫建東認為云計算目前的市場宣傳偏向兩個極端,一類公司說云就是服務,另外一些廠家認為云就是服務器、數據中心和虛擬化,云計算相關廠家基本分布在這兩個極端中。“微軟認為未來是一個混合的世界,用戶應該按照自己的需求決定自己如何應用公有云和私有云資源,還有多少應用在本地,保持傳統(tǒng)IT模式。”孫建東說。
從云計算的特性分析,公有云對企業(yè)來說投資和技術門檻最低,適合中小企業(yè),可以有效降低其IT成本,提升運行效率。私有云則兼顧了傳統(tǒng)IT模式和云計算的優(yōu)勢,前者的可控和安全,后者的資源共享、靈活分配和輕松管理。“因此,很多企業(yè)會把業(yè)務放在私有云上,你很難想象一個企業(yè)會把自己的計費系統(tǒng)這樣的關鍵應用放在公有云上。”
同時,因為可控和安全上的優(yōu)勢,傳統(tǒng)的本地IT應用模式也不會消亡。“客戶會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做出傳統(tǒng)IT、私有云和公有云的選擇,而且大部分會是混合的選擇。未來不是一個純云服務的世界,也不是服務器云平臺,而是一個混合的世界。”孫建東如此判斷。
誤解二:云計算是對現有IT系統(tǒng)的推倒重來
云計算在2010年如此熱鬧,讓很多企業(yè)都感覺到了系統(tǒng)遷移的拉力。在不少CIO的心目中,都把云計算當做一次巨大轉變,需要大量的人力、基礎設施投入。但孫建東明確警告用戶:“如果有人告訴你轉向云計算需要巨大投入,那你就要小心了!”
在微軟看來,企業(yè)從傳統(tǒng)IT到云的過渡應該是平滑的,不是推倒重來,不需花費大量成本。在向云過渡時,用戶需要購買的主要是管理產品,而現有基礎設施和系統(tǒng)大部分都是可沿用的。“用戶在解決日常IT運維挑戰(zhàn)的同時,已經可以慢慢向云過渡。例如,微軟Hyper-V已經具備了虛擬化能力、Windows 7也可以實現桌面虛擬化。當用戶升級操作系統(tǒng)時,已經具備了向云過渡的能力。”孫建東說。
搜狐IT發(fā)現微軟已經在提供給用戶的白皮書中提供了明確的遷移路徑:確認基礎架構和統(tǒng)一身份認證;利用Hyper-V進行服務器虛擬化;利用System Center統(tǒng)一數據中心管理;構建自服務平臺;將程序遷移、部署到云平臺上。微軟強調,其中真正需要用戶投入的是管理工具等產品,而不是硬件顛覆性的重新購買。
為了實現向云的平滑過渡,孫建東建議用戶在新增資源時,一定要想清楚,做好未來規(guī)劃。“就像蓋房子之前要先畫圖,把未來三五年的計劃考慮進去。微軟建議用戶選擇的產品應該既能滿足目前需求,也能適應向云過渡的需求。例如,選擇標準的刀片服務器,就可以跨越未來平臺融合的障礙。”
誤解三:微軟剛剛開始走向云計算
“啟動云的力量”的大規(guī)模市場推動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結合之前行業(yè)中不少人對傳統(tǒng)軟件模式受到云計算沖擊的懷疑,不少人發(fā)出了“微軟終于走向云計算”的感慨。
孫建東對此有些哭笑不得。實際上,微軟已經做了15年云計算、研發(fā)投資每年90億美元,覆蓋30萬企業(yè),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微軟是云計算的先行者而不是后來者。面對有些人對于Hotmail、MSN服務能否算云計算的質疑,孫建東明確表示:“因為運營這些全球范圍的服務,微軟每個月加入數據中心的服務器達到10000臺才能應對服務需求的增長。只有云計算能實現如此海量計算資源的管理,也正是在摸索如何管理海量數據中心的過程中,微軟積累了云計算的經驗。”同時,因為既提供服務,又提供產品,而且有大型數據中心操作經驗,微軟在云計算的眾多選手中顯得相當全能。
對于“啟動云的力量”這一口號的闡釋,微軟更愿意將其解釋為:“啟動云的力量,其隱含的主語是客戶,微軟充當技術服務的后臺角色。并不是微軟剛剛啟動云。”
實際上,讓微軟感到驕傲的是,其云計算已經在中國多處落地。例如日前“豬肉質量安全溯源監(jiān)管系統(tǒng)”在成都上線運行,市民只需要憑小票上的信息即可查詢到豬肉的來源、流經渠道及檢驗情況。其背后就是成都云計算中心和微軟的IT平臺,使得海量數據被穩(wěn)定高效地處理,并由此產生有助政府決策與監(jiān)管的信息。同時,云計算模式讓這個系統(tǒng)的成本從600萬元左右降低到 270萬元。
“很多廠家還在炒作概念,而成都市民已經可以借助微軟云計算技術吃上放心肉。”孫建東告訴搜狐IT,“這個應用讓我第一次感覺到云計算和老百姓如此貼近,普通市民也會感受到云計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