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Wide Technology的Onisick表示:“我認為PaaS將是云計算的最終目標。在一個通用、可移植的平臺上進行SaaS或私有軟件的開發(fā),將有助于打破基礎架構的禁錮,并能使應用更具可移植性、健壯性和可擴展性。” 云計算模型的三種模型 – 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軟件即服務(S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 -- 正在快速演變。而云服務提供商都試圖在模式棧的上下兩個方向進行擴展,以期能提供一站式的IT服務。
Jeffrey Kaplan是咨詢公司ThinkStrategies Inc.的常務董事,他認為首先了解歷史有助于理解三種模式是如何進化交融的。首先,從SaaS談起。
在2006年,Salesforce.com吸引其客戶關系管理(CRM)SaaS服務最終用戶(而不是IT人員)的戰(zhàn)略初見成效,其他軟件商也開始模仿這種訂閱、按使用付費的模式。由此導致了業(yè)務經(jīng)理們可以直接購買自己的軟件方案,而不再需要從IT團隊處獲得。
“然后亞馬遜開始思考:‘為什么我們不能以同樣方式利用計算能力呢?’于是IaaS的概念誕生了。”Kaplan說到:“以前的效用計算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太復雜了,而亞馬遜成功地實現(xiàn)了計算能力的商品化,允許用戶以小時數(shù)或者MIPS(每秒能處理的百萬指令數(shù))為基準來購買”
不久以后,Salesforce.com又想到用戶將自身軟件商業(yè)化的意圖:“也許我們應該給用戶一個開發(fā)環(huán)境。”由此,PaaS也誕生了。
IaaS趨向自動化
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