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受矚目的IT業(yè)界盛會——第三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于2011年5月18-2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中國云計算技術與產業(yè)聯盟承辦,CSDN網站、《程序員》雜志和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協辦。此次大會規(guī)??涨?、群英薈萃、主題豐富、突出實戰(zhàn)并匯集全球視角。
在5月19日上午舉行的大會主題演講中,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以《云計算實踐分析》為題發(fā)表了視頻演講。
下面是演講的文字實錄。
李德毅: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首先讓我們共同祝賀第三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勝利召開。全球的云計算自2007年開始,今天已經成為整個共識,尤其是在通訊、計算機和互聯網領域成為大家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2008年,中國電子學會首次組織了國內40多位專家對云計算進行討論。我們已經走進了理念清晰、快速發(fā)展的階段,我們期盼云開霧散、騰云駕霧的時候早日到來。
下面我對中國的云計算實踐做三點分析。這三點分析是這樣的,首先談一談云計算會給中國的軟件園帶來什么變化,然后談一談云計算為什么跟我們傳統電信行業(yè)的糾結,最后談一談云計算如何去實踐市場。
大家知道到2009年底,我們國家有35個國家級軟件園,入駐企業(yè)達到2萬家,從業(yè)人員超過130萬人,占全國軟件從業(yè)人員一半,銷售收入7877億元,占軟件產業(yè)總值60%,軟件園總收入占國家GDP2.29,可以看到IT行業(yè)已經成為我們戰(zhàn)略性的新興產業(yè)。云計算會給他們帶來什么變化呢?首先作為第三方他們要為各行各業(yè)的IT系統進行測試論證,為系統的驗收和鑒定提供依據,提供軟件質量保證的信譽擔保,但是作為一個軟件測試中心更多的工作應該是基于互聯網的應用軟件測試。隨著軟件走向服務,前面兩個工作會越來越少,第三個工作會越來越重?;诨ヂ摼W軟件應用測試主要做什么呢?應該是測功能,測性能,測安全,測可靠性,測應用性,可操作性。這樣的測定任務,需要軟件生產商提供測試任務的列表,詳細的文檔,軟件測試中心根據測試任務列表去制訂相應的測試大綱和完成測試任務報告制訂。更多的時間是要去搭建一個物理測試環(huán)境,將測試結果反饋給軟件生產商逐步糾正軟件的正確性。
應用軟件規(guī)模不同,測試環(huán)境會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負載測試和壓力測試。以前我們針對一個網絡應用軟件的壓力測試需要自己購買一整套的設備,現在可以租用各個服務商的設備。云計算給我們軟件測試中心帶來的變化是相當巨大的。
基于云計算的方式時間短,成本低,靈活方便帶來的各種變化,同樣會影響到軟件園其他軟件方式的改變。
大家知道軟件園往往是個耗電大戶,一個月常常支出將近240萬元的電費,如果軟件園的企業(yè)能夠做到用同一個軟件平臺或者硬件平臺,或者同一個虛擬測試環(huán)境,那么就可以做到綠色軟件園。
現在我們來談第二個,為什么云計算對傳統的電信行業(yè)的影響。我們可以從北京的固定電話用戶對每個月20塊錢的包干費來看,這個已經堅持了十年,這對全國電信行業(yè)是非??捎^的固定收入,但是目前九成消費者對此感到不滿意,固定電話數急劇減少。從這個糾結可以看出,話音業(yè)務僅僅滿足了大眾用戶最基本的需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大家對溝通的質量需求大大提高,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糾結歸根到底是新技術所帶來的市場需求的提升,是需求的精細化造成。
在傳統話音中網絡不存在儲信息,到了互聯網初期支持的是盡力而為的服務,核心簡單、邊緣豐富。到了云計算時代,支持社會化、集約化和專業(yè)化的信息服務,網絡變得豐富,邊緣簡單,交互更加智能。
現在情況變了,到底誰是誰的增值服務還是個問題,說不清楚了。
非話業(yè)務從08年占電信的33.1%到2010年快速上升到42.3%,與傳統話音相比,非話業(yè)務量增長更多。另一方面隨著智能終端的開發(fā),手機已經不在是原來的單純的打電話和短信,同時成為在線支付的商店,在線電子書,甚至成為導航定位儀。智能手機應用中,語音應用只占27%,更多的應用占了72%。我們必須以提供豐富的服務,內容的服務,導致應用軟件就是服務的思想。因為平臺是服務,所以支撐工作的基礎設施才是服務。要充分利用細分市場所形成的各種各樣的服務,對信息技術設施服務的依賴性,獲取我們傳統電信行業(yè)的優(yōu)勢。
總之要想不糾結,就要找出路。一是電信行業(yè)的金字塔式曾經結構要向片平的組織結構自身轉型,二是要發(fā)揮新的基礎設施衣服優(yōu)勢,從小眾中獲取大的基本信息,挖掘需求,靈活分眾,深入服務。是信息即服務,軟件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和基礎設施即服務的變化。
下面我們談一談中國的云計算在實踐中怎么試點。2010年10月,工信部、國家發(fā)改委聯合發(fā)布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無錫杭州五個城市先后開展了試點,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基于互聯網的云計算可大可小,我認為在五個城市試點基礎之上可能更應該加強行業(yè)的應用和領域的應用示范,如果我們能夠在東南沿海地區(qū)讓這五個城市連成線,形成片,形成一個特定業(yè)務領域專業(yè)服務的化,示范更強。
這里我想強調一個基于位置的服務。如果從北京到深圳,設置整個沿海地區(qū)的導航服務和定位服務,這就為互聯網應用提供基礎。大家知道地理信息系統是每一個行業(yè)都需要的基本信息,有了導航定位的精準保護,比如說導航的精度可以到幾十厘米,而不是幾米,這個東西不但要靠GPS,還要靠地理信息系統。
我們還可以基于地理信息的旅游服務,基于地理位置的教育服務,基于地理位置的應急救護服務,基于地理位置的社會保險服務等等。民生問題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問題,如果我們能夠通過網絡實現民生當中最最基本的社會保障,社會互聯網那會是什么樣的情形。如果每個老百姓,每個農民工身體健康都能夠在線測試,在家門口都能夠得到服務,那是什么樣的情形。
我想通過自己個人的經歷講一個例子,我曾經做過一個三級板,通過計算機控制三級板,這是一個典型的控制,在今天這個網絡環(huán)境,我們能不能設想通過互聯網在遠程實現對這樣一個三級板的控制呢。好比說能不能在上??刂圃诒本┑囊粋€單元,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想通過網絡控制太空飛行器,改變它的飛行姿態(tài),改變它的照相機的廣角??傊艺J為作為互聯網的總高境界必須是機器人,也就是英特耐特,這里的機器人是把機器,生產線,通過機器人作為一個中轉器實現控制。我們通過手機可以實現一個虛擬的搖控器,或者一個虛擬的身份證,信用卡,駕駛證,門卡,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想象利用芯片把它介入人的大腦中,當你想什么通過互聯網就可以看到什么,那是什么情景。當然這是后話。
云計算的實踐我們要更多的務實,從行業(yè)和領域入手,從老百姓得到實惠入手,從解決民生入手,不是在乎規(guī)模。隨著試點的推廣,云計算的實踐還要考慮整個中國IT行業(yè)的戰(zhàn)略布局,將來是不是落在某些地方,設立一些國家級的海量數據中心和服務中心,考慮在我們東北、華北西北那些電力供應相對豐富,而且溫度比較低的地區(qū)建立。
我們可以在靠近電場的低溫地區(qū)建立這樣大規(guī)模規(guī)模超級數據中心,利用寬帶互聯網向華東、華北傳輸數據,以替代大量煤炭和電力向華東華北的輸出,以電力網傳輸電為以電線網傳輸數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用帶寬換土地,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云計算是網絡環(huán)境下技術的創(chuàng)新,更是商業(yè)模式的進步,云計算世界并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特別重要的是云計算還有一種地域特色和文化創(chuàng)造,我們認為是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我相信在我們國家大力推動下,有產學研用同仁們共同努力下云計算之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