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信誓旦旦朝萬億產業(yè)挺進之時,與重慶爭奪富士康等項目上落敗的成都已經顯得有些底氣不足。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qū)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到2015年,成都將形成5000億元產值的IT產業(yè)集群。顯然,從產值上,成都已然遠遠地被落下。
“我們不是在抄襲沿海,我們現在做的是沿海從未做過的事情!”黃奇帆曾經深有感觸地說,“重慶將努力學習借鑒新加坡經驗,成為地處內陸的國際結算型金融中心?!?/P>
目前,重慶已經形成了從全球筆記本電腦基地出發(fā)一路向上,從終端產品向服務外包和數據處理拓展延伸,并最終衍生到結算金融中心,實現了“端”和“云”的完整產業(yè)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打造結算金融中心,這才是真正的站在了云端之上!”
結算金融中心包括離岸國際金融結算、電子商務結算、要素市場結算、企業(yè)總部結算等。要形成結算金融中心離不開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從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外匯管理、國家安全部均對重慶實施了“綠色通道”。知情人士表示,隨著被譽為“中國第三區(qū)”的兩江新區(qū)成立,重慶在中國經濟版圖上已上升到極為重要的地位。國家層面對于重慶采取了從未有過的特殊政策支持。國家各部委在最大范圍內為重慶提供便利。從2008年底到2010年2月,國家為支持重慶發(fā)展加工貿易火速批準重慶成立了兩大內陸保稅區(qū)。而鐵道部在2010年專門花費數月時間為重慶發(fā)展加工貿易度身定做便捷的運輸線路。包括此次華碩落戶重慶,海關總署也特事特辦。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明確表示:“海關總署明確要求全國海關包括重慶海關,全力幫助華碩項目發(fā)展壯大!”國家部委對重慶的支持力度,不但讓四川等地眼紅,甚至在中國區(qū)域發(fā)展歷史中也前所未見。
黃奇帆也曾坦言:“重慶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和國家海關總署,爭取到了制度平臺上的一個小突破?!?/P>
正是這些不為外界所知的“小突破”為重慶打造結算金融中心提供了機會。接近外匯管理局的人士表示:“惠普曾經想把結算中心放在上海,但是上海卻無法處理惠普龐大的結算業(yè)務,重慶卻具備了相關條件,加上國家層面的支持,最終吸引惠普將結算中心放在重慶?!?/P>
重慶兩江新區(qū)人士表示,惠普在兩江新區(qū)保稅港建立“亞太結算中心”,每年為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金在重慶流動結算。2010年,惠普的結算業(yè)務就為重慶帶來了幾十億元的稅收。華碩入駐也明確表示將帶來結算業(yè)務。
黃奇帆表示:“未來3~5年,重慶將實現加工貿易離岸結算額超過2000億美元,電子商務國際結算額超過500億美元?!?/P>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研究員羅仲偉表示:“重慶的實踐,正在徹底顛覆梯度轉移的理論,此前梯度轉移強調沿海向內地轉移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現在世界是平的,重慶可以站在與東部沿海同一個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