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大數據的關注,有關大數據安全的討論也在業(yè)界展開。有觀點認為,大數據時代不安全,海量數據增加了安全風險;也有觀點認為大數據更安全,大數據分析將幫助減少網絡惡意攻擊。雖然目前這一爭論還沒有結論,但是業(yè)界卻已經展開行動,包括政府機構、網絡安全公司等在內的各方力量,正在積極推動與大數據安全相關標準的制定和產品研發(fā),為大數據的大規(guī)模應用奠定更加安全和堅實的基礎。
美國正在利用大數據加強網絡安全和國防建設,這一消息的傳出讓人們對大數據分析增強網絡安全充滿了信心。但無法忽略的事實卻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人們越來越多地在網絡上留下信息,這些信息如果被分析和利用,將對個人隱私和安全形成極大的威脅,同時,大數據的海量數據也增加了信息保護的難度。面對大數據安全上的“兩極化”現象,我們不禁想問,大數據時代是不安全還是更安全?
大數據時代的安全隱患
海量的數據意味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可是這些信息如果涉及個人隱私且被不法分子利用,那么也將成為大數據時代的悲劇。
“大數據時代,對隱私泄露的擔憂是緊張和焦慮的源泉。”微軟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博伊德(Danah Boyd)曾表示,在大數據時代,社交網絡化趨勢將增加隱私泄露的風險,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的隱私就被泄露出去了”。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數據分析不僅能夠幫助企業(yè)實現更加準確的決策,同時也能幫助不法分子更加了解攻擊對象。全球社會網絡領軍人物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在其新書《爆發(fā)》中指出,人的行為看似隨機無序,但實際上是存在某種規(guī)律的。在社交網絡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大數據把人的行為進行了放大分析,從而能夠相對準確地預測人的性格和行程。所以,不排除有這樣一種可能——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你還沒有決定要去哪兒,數據中心卻早就先于你準確地預測了你接下來的目的地。設想一下,如果這些分析數據被不法分子獲得,那么后果將無法想象。
大數據同樣可能幫助黑客更方便地作案。一方面,由于大數據的海量性,且其中被保護的數據非常少,所以更有可能被黑客獲取和攻擊;另一方面,對于已經形成的具有高價值的分析數據,也更容易成為黑客的竊取對象,從而為其所用,進行更多的犯罪活動。
除了隱私泄露和可能存在的黑客攻擊,大數據的數據存儲也存在極大的風險。“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轉移到網絡上或是云端,我們將感覺到對它們失去了控制。”蘋果聯合創(chuàng)始人沃茲尼克曾直白地表示了對云端數據安全的擔憂?,F在看來,這種擔憂非常有必要,2011年亞馬遜云計算中心的宕機事件就讓諸多企業(yè)蒙受損失,并且這種云端數據受損的事件仍時有發(fā)生。
大數據分析加強安全保障
就在人們?yōu)榇髷祿陌踩[患而擔憂時,大數據分析構建安全網絡的案例也正在增多。由于大數據分析所具備的先天優(yōu)勢,大數據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和國家打擊網絡犯罪,增強網絡管理。
“雖然在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中追蹤惡意攻擊的難度非常大,但是大數據分析將使其變成可能。”目前業(yè)界有觀點認為,大數據分析能夠幫助構建更加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企業(yè)只要將自身與安全相關的事件數據與業(yè)務信息倉庫相結合,就完全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出那些試圖盜取敏感信息的入侵者。
持有相同觀點的Gartner公司也認為,使用大數據來提高企業(yè)信息的安全不完全是炒作,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現實。由于高級持續(xù)性攻擊(APT)的迅速崛起,大數據分析成為很多企業(yè)信息安全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傳統(tǒng)安全防御措施很難檢測高級持續(xù)性攻擊。不過,這個愿景的實現過程將非常艱難,因為成功的大數據安全分析部署將要重繪IT部門的邏輯邊界,但現在很少有安全廠商提供支持這種過渡的產品。
大數據分析在安全上的“潛能”也已經被美國政府發(fā)現。據媒體報道,美國進口安全申報委員會不久前宣布,通過6個關鍵性的調查結果證明,大數據分析不僅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更能確保數據的安全性。該組織建議重點推廣大數據技術使用,以確保數據安全、高效的分析處理。目前,該組織已在部分企業(yè)進行試點,以促進該技術的普及。